云海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李鸿章的“天下第一奏折”

向下

李鸿章的“天下第一奏折” Empty 李鸿章的“天下第一奏折”

帖子 由 无为无畏 周六 三月 15, 2008 1:59 pm

1862年2月上旬,清同治元年正月初十,两江总督曾国藩给皇帝献上了一道奏折,即史上有名的《参翁同书片》,也就是专门参奏翁同书的奏折。

翁同书,当时是两江总督曾国藩的部下,咸丰八年时提任安徽巡抚。据载,翁家一门鼎盛,是当时的第一家族。其父翁心存翰林出身,大学士,入值上书房,并是道光帝等诸子的师傅,历任工部、吏部尚书等职。翁同书的两个弟弟翁同爵、翁同龢也都在朝野鼎鼎有名,一个曾为督抚,是封疆大吏;另一个则为金科状元。

面对权位如此之高的翁家,曾国藩为了什么事要斗胆“参他一本”呢?从现存的史料来看,翁同书及翁同爵、翁同龢等与两江总督曾国藩相安无事,也并不见个人的恩怨情仇,据说只是出于曾国藩对于朝廷和皇帝的耿耿忠心,应该说是曾国藩的个人性格所使然的。

据载,翁同书在任安徽巡抚时,确因指挥战事不力,大事决策处置失当,被朝廷调回京城,打算另作安排他用。然而,就在翁同书回到京城后仅仅第10天,曾国藩就向皇帝递上了奏折《参翁同书片》,强烈指责翁同书在任安徽巡抚时对曾参与地方镇压捻军、但后来又割据一方抗清的苗沛霖处理不当、临阵脱逃、弃城而去、向上级谎报军情等数条罪状,要求朝廷对其予以严惩。现节选抄录其奏折如下:
  “前任安徽巡抚翁同书,咸丰八年七月间,梁园之挫,退守定远。维时接任未久,尚可推诿。乃驻定一载,至九年六月,定远城陷,文武官绅殉难甚众。该督抚独弃城远遁,逃往寿州,势穷力绌,复依苗沛霖为声援,屡疏保荐,养痈贻患,绅民愤恨,遂有孙家泰与苗练仇杀之事。逮苗逆围寿,则杀徐立壮、孙家泰、蒙时中以媚苗,而并未解围。寿城既破,则合博崇武、庆瑞、尹善廷以通苗,而借此脱身。苗沛霖攻陷池,杀戳甚惨,蚕食日广,翁同书不能殉节,反具疏力保苗逆之非叛,团练之有罪……军兴以来,督抚失守逃遁者皆获重谴,翁同书于定远、寿州两次失守,又酿成苗逆之祸,岂宜逍遥法外?应请旨即将翁同书革职拿问,敕下王大臣九卿会同刑部议罪,以肃军纪而昭炯戒。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附片具奏。”
曾国藩的这篇奏折全文不足600字,写得谦恭敬上、言辞诚恳、入情入理、字字如刀、义正辞严,文中仅一句“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其意就在堵住朝廷的嘴巴,迫使本来有心袒护翁同书的朝廷,也不得不“比照统兵将帅守备不设,为贼与掩袭,以致失陷城寨者斩监候律,拟斩监候”。据说,皇帝阅读了《参翁同书片》一折后,也感到翁同书问题的严重性,深感不严肃处理翁同书难平朝野大臣的民心情趣。于是,朝廷在充分对考虑照顾的前提下,才把翁同书作了充军发配处置。由此看来,《参翁同书片》真是一篇十分厉害的奏折,难怪后来有人将此奏折称之为“天下第一奏折”。
  人们不禁要问,这“天下第一折”真的是曾国藩亲笔所写的吗?近读有关曾国藩研究文章,发现该折尽管代表和体现了曾国藩的意愿,但并非就是曾国藩本人亲笔所写,而是由当时任曾国藩幕僚的李鸿章所代笔起草的。这也充分地表明李鸿章写奏折的本领比他的老师曾国藩还要老辣还要厉害。据说,曾国藩也曾在多种场合对弟子李鸿章赞赏有加,称赞 “少荃天资于公牍最近,所拟奏咨函批,皆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向朝廷递交奏折,对于古代官员来说,是家常便饭,有如同今天官场中的工作报告、汇报之类。同时,奏折也是当时大臣与皇帝进行上下沟通的一条最重要的渠道,奏折内容往往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等重要信息,尤其是一些要政大事几乎都是通过奏折来向上禀报的,并按照朝廷对奏折的批复来施政办事。因而,奏折在当时那个封建时代所产生的效力简直让人无法预料,它有可能使龙颜大悦,也有可能让龙颜大怒,有时一个奏折就可以让一个人火速得到直线提升,有时一个奏折也可以很突然地要了一个人的性命。所以,人们千万可别小看那短短的奏折呀!
  也许是李鸿章代笔替曾国藩写奏折劳苦功高,经过曾国藩的鼎力推举,李鸿章于1862年提任江苏巡抚,一直到1901年李鸿章去世。这40年间,李鸿章以自己的名义向朝廷递交了为数众多的奏折,并把自己写奏折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朝廷和皇帝也一再地接受他的建议主张。客观地说,李鸿章的官场时运,与他那举世无双的写奏折的本领也是密不可分的。


………………

无为无畏
一方坛主
一方坛主

男
帖子数 : 93
注册日期 : 07-11-2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