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如何看清上市公司的“脸”
投资者如何看清上市公司的“脸”
童辰 苏培科
“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始于中国古代的相面术,是通过察看一个人脸部的某些特征来判断其命运吉凶及身体状况。而在资本市场中,财务报表就像上市公司的一张“脸”,公司的日常营运状况和吉凶征兆也全然写在这张“脸”上。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影响资源分配的功能,是公司利益分配的信息基础,因而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经营管理层为了这张“脸”更加漂亮迷人,就经常采用各种财务技巧来操纵利润、粉饰业绩,以掩饰脸部凹凸不平、皮肤粗糙等缺陷,以迷惑投资者的判断。那么,在2007年年报即将全面公布之际,中小投资者如何揭开罩在上市公司脸上的这层面纱?如何在牛市中进行财务分析?如何避免“踩地雷”?
对此,《中国经济时报》日前专访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肖星女士,她对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易容术”一一进行了剖析。
牛市中要格外警惕利润操纵
中国经济时报: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中国实施以来,似乎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了很多新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会不会有一些潜在的问题?
肖星:新准则更强调公允价值,给了上市公司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利润操纵的空间也更大了、渠道更多了。比如,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在过去的准则里这是一个短期投资,是按照投资时的成本来计算,如果下跌了就要确认跌价的部分。在新准则中公司可以选择将这块归为交易性证券或可出售证券,这两种投资在期末时都按照公允价值,也就是市价来计价,区别是交易性证券的价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可出售证券的价格变动则计入资产负债表,待出售时再进入利润表。因此,被归入交易性证券的短期投资,其股价的涨跌变化就与当期利润息息相关,在股价上涨的时候可以马上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股价的波动也会带来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稳定。
中国经济时报:对公允价值的界定外界好像争论比较多?
肖星:那是肯定的。有一些资产的公允价值界定起来不是很容易,虽说活跃的二级市场是一个判断的标准,但毕竟每个市场的效率不同。比如股票市场交易比较活跃,尽管也存在价格偏离价值的情况,但毕竟股票市场的价格信息比较公开透明,而像土地使用权这样的无形资产,市场的透明度就低一些。
中国经济时报:在当前的市场情形下,投资者应该如何对待财务数据的变化?
肖星:越是在牛市的时候,上市公司越有操纵利润的动机,因为这时候一方面操纵利润对股价的影响很明显,尤其是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比小股东更关注股价;另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自身也觉得其股价被高估了,不采取措施股价就有可能掉下来,而操纵利润可以降低市盈率,从而可以帮助稳定股价。比如,原来某股票可能20块钱就已经高估了,但如果把利润做高一倍的话,20块钱或许就不高了,可能30块钱才正常。因此,在牛市的时候投资者更应该高度关注财务数据的变化,而非盲目地跟风炒作。
“易容术”藏在哪些环节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滥用巨额冲销等行为“洗大澡”,严重扰乱了市场预期,引发了市场剧烈波动,极大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那么,上市公司到底是如何“洗大澡”的?
肖星:“洗大澡”其实是一个会计术语,是英文“Take a big bath” 的直译。就是说,上市公司有意压低坏年景的业绩,将利润推迟到下一年度集中体现,以达到下一年度业绩大增的会计操纵手段。常见的手法包括大规模计提坏账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当年业绩大减甚至亏损,在下一年度转回以前提取的减值准备,形成业绩大幅增长的假象,而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却未发生根本改观。现在新的会计准则已经不允许让减值准备转回,所以这个空间就缩小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了,首先,将资产处置、出售或投资就不属于转回的情况,因而不受限制,但是却可能达到和转回一样的效果;其次,“洗大澡”也不都是通过减值准备来进行的,还有一些其他更为隐蔽的方式。
中国经济时报:简而言之,就是上市公司发生了亏损,就索性让它多亏一点?
肖星:对。本来亏了一千万,但是亏一千万和亏一个亿区别不大,于是上市公司可能索性让它多亏一点。其实,“洗大澡”这种行为在国外也有,比如说公司管理层更换,新的管理层上任之后就可能先“洗大澡”,这样公司亏损的责任就推给前任,而之后的业绩改善就属于自己。
中国经济时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前提下,哪些方式会形成利润操纵?
肖星:上面说的“洗澡”就是一种手段。一般“洗澡”的都是烂公司,或者是经营困难的公司,好一点的公司一般不会去“洗澡”,而是通过涂脂抹粉等方式来“粉饰报表”,也就是想打扮的好看一点,是一种小动作。为什么烂公司才去“洗澡”呢?这就好像一个人通常会通过涂脂抹粉的方式把自己装扮得更漂亮,但是如果这个人掉到了泥坑里,再抹粉也抹不漂亮,那只能去“洗澡”了。实际上还有更升级的利润操纵手段,就是整容,关联交易其实就是一种整容,从其他地方切点补到这儿,或者从这儿切点补到那儿。
中国经济时报:请您介绍一下现在上市公司都有哪些“整容”手段?
肖星:关联交易是一种重要的整容手段,尤其是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都是非整体上市的,很容易在关联交易中滋生操纵利润的行为。很多国有企业上市时都是剥离一部分资产、或者仅拿中间的一个车间上市,从而不做关联交易就没法生产。其实关联交易本身并没有错,用著名制度经济学家科斯的话来说,之所以要有企业就是为了做关联交易,以减少个人与市场之间的交易成本。但关键是应用关联交易的人的动机有问题,很多上市公司为了业绩考核、为了获取银行信贷、为了融资和再融资、为了给投资者交卷、为了推卸责任等目的粉饰报表,利用非公允的价格进行关联交易,欺瞒投资者,这种行为下的关联交易是一种不正常的关联交易。而这些不正常的关联交易在中国股市又被应用的惟妙惟肖,很多财务手段被发挥至极致。具体手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在资产重组中利用关联交易在财务报表上做文章的有“甩包袱”、“转金子”、和既“甩包袱”又“转金子”等几种类型。
“甩包袱”就是上市公司把一个坏资产卖给别人,实现提高利润或扭亏为盈的目的;“转金子”就是大股东往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做法;既“甩包袱”又“转金子”就是把上述两种做法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处置不良资产把业绩包袱甩掉,避免亏损,另一方面注入优质资产,使企业具有长期的盈利能力。很多资产重组的确会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当然最终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估值,以做高股价。除了资产重组之外,上市公司还可能进行“债务重组”,像债务豁免、债务代偿、以股抵债等行为都属于债务重组。1998年——2001年期间的会计准则允许债务重组的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现实中的众多的问题导致2001年——2006年期间会计准则不再允许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可是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的收益又重新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债务重组中的各种猫腻又开始兴盛。
第二、在经营活动中的关联交易也不得不防。关联方在采购和销售环节中采取非公允的价格操纵定价,或相互支付费用,比如有些上市公司的关联企业替上市公司打广告、搞委托经营,通过费用支付的方式实现利润输送或资产转移。
第三、无形资产转让也很容易出问题。由于品牌等无形资产的定价和评估存在很多困难,使得公允价值的确认不太容易,于是就有上市公司利用这些环节来做虚利润,或者通过这些环节与关联企业搞利益输送。
第四、有些上市公司还会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来增大利润。
中国经济时报:地方政府为何要帮助企业做大利润?
肖星:一些地方政府帮助上市公司做利润,往往是为了保壳或为了帮助上市公司达到再融资的条件,实现继续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目的,但是这种利润往往不可持续。
中国经济时报:普通的中小投资者如何去识别这些花样繁多的财务“易容术”?
肖星:首先,对于公司组织结构过于复杂的上市公司应该尽量躲避,因为你看不清他是几层关联关系;其次,大多数关联交易所带来的利润都不是主营业务带来的,因此对于来自于非主营的利润,如其他业务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都要紧密关注,尤其是大额交易之后的利润增减,更需要关注是否伴随着重大的关联交易,如果有,就要弄清关联交易之后的真正目的和交易条件;第三,要多关注上市公司的利润构成,看其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是否稳定,如果出现突然变大或突然变小的情况,一定要注意看其是否在“洗大澡”。
投资者如何选股
中国经济时报: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您觉得中国股市还有投资价值吗?
肖星:我觉得现在市场上还是有一些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的。虽然中国的股票市场在发展的这些年来有很多问题,但回头看,如果你是十年前持有一只股票,基本上你都会赚很多钱,除非你不小心买到一个被摘牌的公司。这说明长期来看市场并不是那么糟糕,这个市场还是有长期投资价值的。
中国经济时报:如果选择长期持有一个公司的股票,你怎么知道将来就一定不会踩上地雷?怎么从公开信息中得知这个公司将来不会被摘牌?
肖星:会计信息可能不能帮你赚钱,但是它至少可以帮你少赔钱。首先,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可以帮助你挤掉上市公司的财务水分,对于存在严重假账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应该避而远之;其次,虽然每个行业都有一些好公司,但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因为资金有限,应该尽量寻找更有前景的行业去投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不要踩上地雷。
中国经济时报:选择一个没有假账、一个比较有前景的行业。照你这个标准,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石油(601857)是否也符合标准?是否跟当前的价格也有关系?
肖星:当然跟目前的价格有关。如果这个公司现在股价就已经被严重高估了,那肯定不能去买。但是股票市场是看未来的,所以不能简单地以现在的盈利能力判断股价是否被高估。对于中石油这样的靠垄断铸造起来的行业地位,在考虑其未来发展时还需要分析垄断被打破的可能性,因为从长期来看垄断肯定是要被打破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股价是否已经被高估如何评判?
肖星:这个确实很难评判,国内与国外的标准也未必一致。市盈率反映公司创造价值的增长能力,目前中国的增长率显然比国外高,所以市盈率就应该比国外高。但是,这种高增长肯定不会持续到永远,应该思考这种超常增长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中国经济时报:投资者如果到上市公司去考察,您觉得应该要看哪些东西?
肖星:我觉得在去之前先看报表,应该在家里做好功课。否则,去了也是白去,问也是白问。因为你没有分辨能力,别人说好与坏、真与假你根本辨别不出来,上市公司会很容易地把你打发走。如果你看了报表之后再去,可能会带着一些疑问去关注一些东西,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如何避免中介机构沦为“帮凶”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猖獗是否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不独立有关?是否也应该先对他们的公允性做些界定,避免他们沦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帮凶?
肖星: 我们国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确实比较严重,但你能说是会计师、审计师们道德败坏造成的吗?会计师、审计师难道生来就愿意帮人做假账?我想每个人天生都不是坏人,但由于生存环境和各种竞争压力而迫不得已,有些机构为了活下去,就不得不去冒险、违背职业道德去讨好客户。有时是在利益诱惑下才帮企业做假账,但有时或许根本就不是为了钱。比如一个偏远地区的事务所,不可能来北京做业务,只能面对本地的几家上市公司,手头只有几个客户,还面对诸多竞争对手,显然手里的客户一个都丢不起,于是客户要求做什么,即使不给钱也得做,不然就没饭吃了。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肖星:减少事务所的家数似乎是最直接的(笑)。这个行业之所以在我国问题严重,是因为市场集中度太低,如果市场份额被一些做大做强的事务所控制,那么事务所就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声誉,那么大的事务所也就不敢轻易冒险而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声誉,而小事务所胡作非为会很容易被挤出市场。你看看“四大”(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和德勤)在国外已经占据了85%、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我们国家的前十大会计事务所仅占了一点点的市场份额,而且国内的前十大事务所每年都在变。在没有出现垄断的情况下,过于激烈的竞争会让一部分想活下去的事务所选择“讨好”客户,从而让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有机可乘。所以,除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之外,还应该提高监管,从制度根本上去改革。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